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友座谈会暨学生职业发展校外导师聘任仪式——传承育人薪火 共筑职业未来

作者:陈萌/文 许金楠/摄审核人:陈萌时间:2025-04-13点击数:

教科网4月13日电(记者 陈萌)4月10日,教育科学学院隆重召开校友座谈会及学生职业发展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活动由辅导员陈萌主持,院党委书记葛军、校对外合作处副处长王刚、优秀校友代表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会议以“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为核心主题,通过领导致辞、校友分享、专题讲座及导师聘任等环节,搭建起校友与在校师生深度对话的桥梁,为学院人才培养注入实践智慧与行业资源。

凝心聚力:共话教育初心,共绘发展蓝图

活动伊始,院党委书记葛军致开幕词。他回顾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葛军强调,校友是学院发展的“活水之源”。“教育科学学院自建院以来,已培养数万名毕业生,其中涌现出大批基础教育名师、教育管理者及行业领军人物,”他表示,“校友的成长轨迹是对‘教科精神’最生动的诠释。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校友联络机制,构建‘校友—学院—学生’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生态,通过校友论坛、实践基地共建、生涯导师结对等形式,让校友资源反哺教学、赋能成长,共同探索新时代师范教育的新路径。”

随后,校对外合作处副处长王刚立足学校全局,系统介绍了淮阴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与校友会建设成果。他指出,淮师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崇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扎根苏北、服务地方,为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名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以“服务校友、凝聚力量、共促发展”为宗旨,构建了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的校友网络,并依托校友会平台,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迈向纵深。“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淮师精神的重要传承者,”王刚强调,“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校友服务机制,搭建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平台,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友之声: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启示

杨海涛:学生干部的“领导力淬炼”

2009届校友、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海涛以“学生干部的成长思考”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结合自身从学生干部到高校管理者的经历,他深入剖析了学生干部经历对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学生干部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团队的‘黏合剂’与问题的‘破局者’,”杨海涛强调,“这段经历让我学会如何在复杂任务中统筹资源、凝聚共识,这些能力至今仍是我管理工作的核心支撑。”他建议学生干部以“成长型思维”面对挑战,将服务实践转化为个人能力的“蓄水池”。

马璇:基层历练中的“多维成长”

现任淮安市委政法委研究室主任的2011届校友马璇,结合自身从村镇到市级机关的工作经历,强调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基层工作教会我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协调多方诉求,”他建议学生,“既要深耕专业领域,也要培养跨学科视野,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 “从乡镇到市级机关,工作重心从执行转向政策研究。我通过自学法律条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课题,将教育学的系统思维与公共管理知识融合,完成了从‘事务型’到‘智库型’工作者的转型。”他建议在校生:“基层是锤炼综合能力的‘练兵场’,既要深耕专业,也要关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国家战略,主动拓宽视野,让‘教科基因’在不同领域焕发光彩。”

吕畅:学前教育一线的“科研赋能者”

2019届校友吕畅,现任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大班级部主任,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强调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为我开展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他举例道,“去年我主持的‘游戏化教学在幼儿STEM教育中的应用’课题获市级立项,这得益于教科院对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他建议在校生:“珍惜课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结合,为职业发展积累‘隐形资本’。”

赵林:心理健康教育的“跨界深耕”

2011届校友、淮安市吴承恩中学心理健康教师赵林以“从历史课堂到心灵守护者”为题,分享了职业转型的心路历程。“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我最初教授历史学科,但母校培养的专业素养让我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找到了新方向,”他感慨道,“无论是课堂上的理论积累,还是学生工作锻炼的沟通能力,都成为我转型的重要支撑。”面对现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困惑,赵林结合一线工作经验给出坚定回应:“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日俱增,物质富足与心理危机频发的矛盾亟待专业力量介入。尽管少子化带来挑战,但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正迎来政策红利期。”他鼓励学弟学妹:“只要深耕专业、保持信念,未来必将拥有广阔舞台。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为青少年点亮心灵的灯塔。”

专题讲座:学生干部与学业的“双赢之道”

包丽丽:在服务中蜕变,在担当中升华

2018届校友包丽丽以“成长与担当——学生干部经历与扎实学习的‘血泪史’与‘真香现场’”为题,带来一场深度分享。

包丽丽结合自身曾任院学生会主席、校礼仪部部长等经历,生动诠释了学生干部的核心价值。“这段经历让我从‘任务执行者’蜕变为‘团队引领者’,”她指出,“组织活动、协调矛盾的过程,不仅锤炼了抗压能力与沟通技巧,更让我学会如何在服务中实现自我成长。”她特别强调,学生干部需摒弃“形式主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将每一份责任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校外导师聘任:构建职业发展“护航网络”

为强化学生职业发展支持,学院现场聘任杨海涛、包丽丽等10位校友为首批“学生职业发展校外导师”。未来,导师团队将通过定期讲座、一对一辅导、行业参访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及行业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支持。一位参会学生表示:“校友导师的实战经验让我对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让我意识到扎实学习与主动实践的重要性。”

薪火相传:教育使命的赓续与创新

活动尾声,葛书记总结道:“校友的成长故事是学院育人成果的最佳见证。期待未来校友与学院携手,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座谈会暨聘任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教育科学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校友资源,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为学子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许金楠 摄

Copyright© 2020 淮阴师范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