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网4月14日电(记者 戴云 顾伊荻)4月10日,在淮安苏北小延安纪念馆内,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的大学生们为40余名时码学校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小英雄雨来》实境教学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在纪念馆内回荡,拉开了“传承红色基因 共筑时代少年梦“主题思政课的序幕。

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戴云 摄
活动中,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们创新采用“情景课堂”教学模式,在纪念馆内为留守儿童生动演绎抗日英雄的故事。在抗战文物展区,退役大学生士兵赛山古丽指着一支锈迹斑斑的老式步枪,深情讲述:“这支枪曾经属于一位抗日小战士,他和雨来一样勇敢。在一次战斗中,他一个人击毙了7个敌人……”孩子们听得入神,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部分孩子都没来过县城,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关爱。”时码学校颜华校长介绍。此次活动特别设计了“一对一”陪伴环节,每位大学生陪伴一名留守儿童,一起参观军事装备展区、一起讲述抗日英雄故事。
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团委书记顾伊荻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教育,既厚植了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又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在双向成长中播下爱国种子。”
教科院党委副书记戴云、时码学校校长颜华、副校长武石波,以及8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参加了活动。据悉,时码学校为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关注未成人成长”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构建常态化的大学生支教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成长,在传承中筑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