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网5月11日电(记者 孙嘉欣)为提高教科院教育学科建设水平,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5月11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于智慧教室开展了教育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专题研讨会。本次活动由教科院院长曹如军主持,特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霞教授作专题指导。


图为会议现场。记者 赵方烨 摄
本次研讨会围绕教育学科发展、研究生培养、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汪霞结合南京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经验,系统分析了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并就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科研能力平衡、课程设置优化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伊始,汪霞介绍了南京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教育学科应注重“少而精”的培养理念,要结合国家政策与社会需求调整招生与培养方向。她强调,研究生培养需强化研究方法训练,建议开设定量、定性及科学研究方法三门核心课程,若师资不足可外聘专家短期授课,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竞争力。此外,她提出硕士课程可采用“专题研讨”模式,鼓励学生自主研读文献、运用一手资料开展研究,从而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汪霞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优化师资配置,同时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冲击。她指出,教师需更新知识结构,适应信息化教学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与实践能力。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她强调应定期修订培养方案,通过调研学生、用人单位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前瞻性。
针对学生竞赛指导,汪霞分享了南京大学的经验,提出从教学仪态、内容设计到微课题训练的全流程培养策略。她建议学院将竞赛指导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激励青年教师参与,同时为学生提供标准化模板训练,如教案设计、PPT制作等,以提升其综合素养。她表示,比赛获奖不仅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也能反向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会议最后,曹如军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教科院将结合本次研讨成果,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图为会议现场。记者 赵方烨 摄
本次研讨会为教科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师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此后,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与名校合作,持续提升办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教育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