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教研 正文

【中国教育报】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作者:admin 审核人:时间:2017-01-03点击数: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纪实 

  11月1日,江苏省教育部门开始对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进行专业认证——这是全省师范类专业的首次认证。参加认证工作的国家教育部门教师工作机构负责人说,江苏省作为国家教育部门的试点省份,在淮阴师范学院开展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迈出了中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改革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江苏省师范专业认证改革必将推动江苏省教师教育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也将为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改革开辟道路、积累经验和作出表率。

1.jpg

突出建设重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经历了由师范院校单独培养到大学、师范院校多元参与的转变,培养规模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如何深化教师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已成为所有教师教育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江苏省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于2015年率先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并确定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首个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专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淮阴师范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经历了从中师到大专、到本科、再到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历程。作为地方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立足本土,秉持“从教为农、一专多能”的理念,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后劲足”,基础厚实、为人诚实、作风扎实的合格师资。经过多年探索,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逐步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突出了“五大建设重点”:以“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以“平台+模块”为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通过构建课内实践、课外实训和实践锻炼整体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通过研究兴趣培养、研究能力初步建构彰显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的个性特征;在协同育人和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形成较为成熟、稳定、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淮阴师范学院校长朱林生说,一所大学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靠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两年前,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整合全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实现1+1>2的效果,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按下了发展“快捷键”。

教学做合一

  为了构建“面向需求、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小学教育专业高度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三个层次”循序渐进,“课内与课外、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训练与竞赛、点与面”“四个结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做法有:一是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专门成立“学科教学与技能训练教研室”,着力强化学科教学与技能训练;制定学生晨练制度,每天早晨7∶00-8∶00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晨练;针对不同的对象创建不同类型的日常训练营,如每年暑假面向学生骨干的训练营和日常由学生骨干主持的面向普通学生的周末训练营;以“卓越教师”班学生为基础,组建技能训练的“小先生指导团”,通过“小先生”的具体组织、示范与督查作用,推动所有年级与班级学生的广泛参与。二是以校校互动为着力点。制定并实施1-4年级全程教育实践方案,不同阶段各有侧重;试行基于统一教育实践的顶岗实习制度,赋予学生一定的教育实践选择权以及更多的教育实践机会。三是以实践活动平台为载体。目前已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博爱心理咨询社、社交与口才协会、海棠风文艺联盟、教育沙龙等9个学生社团,通过定期举办说课比赛、课本剧比赛、专业技能展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为了把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落在实处,按照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加大了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和教师教育文化建设的力度,先后投入500多万资金建设了智慧教室、科技指导与科学探究实训室、微课录制室、教育教学研习室等实验实训室,同时完成了手工实训室、绘画实训室、音乐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等原有实训室的升级改造工作。并通过实验室内部、走廊文化布置,建立学生作品陈列室、展示柜、橱窗等方式,扎实推进教师教育文化的创设,营造教师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涵育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专业教育学科化、规范化和情意化的发展步伐。

双向协同育人

  在完善地方政府部门、小学、高校三位一体育人网络的基础上,淮阴师范学院形成了多元互动、双向滋养式的协同培养模式。所谓多元互动,是指参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主体除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政府部门、小学和高校自身外,在高校外部,还包括国内外其他教师教育培养和研究机构,在高校内部,除小学教育专业外,还包括其他相关师范或非师范专业。所谓双向滋养,是指小学教育专业与任何一个参与主体的互动,不是单向的汲取,而是旨在形成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促使不同参与主体既有付出,也有回报。

  近年来,淮阴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小学以及教育研究机构等合作各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协同作用。

  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小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前,通常以专题座谈会、实地走访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充分征求地方教育部门、小学校长与部分骨干教师的意见,在内部,则充分征求本专业教师及其他教师的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形成后,邀请其他高校和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进行评审,然后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完善。学校每年还定期举办基础教育改革论坛,邀请基础教育专家和小学校长来学校共同探讨小学教师培养工作。

  协同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专业的横向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从地方小学聘请了22位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授或副教授,由这些老师来承担部分学科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微型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学校还对一些传统理论课程进行实践改造,保证其中一些内容由小学骨干教师主讲。

  协同优化教育实践。依据学校颁发的教育实践基地遴选标准与管理制度,学院目前已与16所城区和农村优质小学签订了合作培养师范生协议,为构建见习、研习、演习、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合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与淮安市教育部门合作成立“淮安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心由大学、小学一线教师以及各学科教研员组成,职责是共同开展教改试验,合作进行教改项目研究。另一方面,与淮安市教育部门及4所小学共建“淮安市新基础教育协作研究共同体”,该共同体已运行多年,由华东师大教师与淮阴师范学院教师一起组成专家团队,通过主动深度介入实验学校现场,指导学校变革以及教师发展。学校的主动深度介入显示了四个显著特点:强调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直接面对面;注重培育合作小学的骨干力量以及不同区域的基地学校;以有频度、有深度、不同类型与层次、不同领域与主题的校际研讨活动推动共同体所有学校的同步发展;重视并促进新型经验、资源的创生与不断放大。

  近年来,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已举办的四届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中,本专业学生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5项,全部获奖,高于全省平均60%的获奖率。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考编率逐年上升,近三年分别为45%、62%、67%,远高于全省30%的平均考编率。

  以人才培养为依托,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的专业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2012年,本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本专业与美国萨姆·休士顿大学合作,联合举办小学教育专业中美合作班,该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门批准。2015年,本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计划项目。2016年,本专业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部门师范专业认证。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汉清说,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非师范教育,都要追求卓越,提升核心竞争力。

刊播媒体:中国教育报 刊播时间:2016年12月28日 作者:阎大伟 蒋亦华 吴克力 张同刚

媒体链接:http://118.186.63.55/zgjyb/html/2016-12/28/content_469524.htm?div=-1





Copyright© 2020 淮阴师范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