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3月21日
地点:教A-107
天气:晴
课程:教学论
曾经看到过孔子说的关于学习的这样一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学习的方式,可是自从听了顾老师的课后,才终于明白这十二个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进德修业的方法,还是一种为学做人的原则。
所谓“志于道”, 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志于道”的意思。在顾老师的课上,他指出学习要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我想这个目的性和计划性跟孔子的意思是殊途同归的。顾老师是让我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更倾向于主动性的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立志高远,主动学习,从进德修业到为学做人,这不就是“志于道”吗?
接着,顾老师为我们阐释了何为“据于德”,既是作为未来要走上教师这一道路的我们,首先就是要为人师表,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要立志高远,更要立德高远。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不仅如此,学习之外,也要“依于仁”, 仁有体有用。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学生如果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就不能真正认知周围的环境。就不能够真正有效的学到知识,即使学到,也仅仅是流于表面,不入大雅之堂。
这样以后,才能做到“游于艺”,才能将所学融会贯通,用于实际。
其实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
我相信,通过这堂课,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能够真正的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