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思聚暖对书饮,安待他乡传家音。宿舍楼门外一块场地,全被太阳照着,就像盛的满满的一匙汤。从封闭的玻璃滤进的阳光那么疲惫,虽然很明亮,却缺少温度,就像华丽的敷衍。还有几天就是冬至了,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记忆中便是浓浓的味道。冬至未至,嫩寒一片雪飘零。
在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城市求学,地点依旧是最热闹的广场,时间调整为深夜十点。还在营业的星巴克从11月开始就期待圣诞的心情,暖心的红色弥漫在街头巷尾。外表光鲜的城市背后是一具柔弱不堪的灵魂,自深夜中行走,行至夜的深处。伸出手抚摸她繁华过载的伤痕,夜里不知身是客。
去往任意一个地方,试着在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迷路。发现面铺里的阿姨,和阿姨聊聊天,你不会被拐走。热腾腾的馄饨面映出阿姨温暖像妈妈的模样。吃一口眼泪落在了馄饨上。记忆中妈妈穿着灰色的过时的针织衫,奶奶系着洗的发白的围裙,围着餐桌包肉馄饨、三鲜馄饨,小时候的我则坐在她们旁边,望着厨房一扇小窗户外的世界。有一年冬至,橘黄色的灯光清楚的照出大雪纷飞的模样。小小的窗户定格住冬至的记忆。妈妈和奶奶也会教我包馄饨,肥嘟嘟的手包出奇形怪状的馄饨,吃的却喜悦不已。
“囡囡,周末回家吗?下个星期冬至了,妈包了你爱吃的三鲜馄饨,不放香菜,知道你不爱吃……“妈妈在电话那头透着期待。想想高中就不常在家吃饭了,妈妈还特别贴心记住我的口味和爱吃的菜。“这周四级考试,回不去了。好想吃奶奶做的猪肉炖粉条,喝碗羊肉汤,好暖和的……“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也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因为有这样的情结,冬至便成了温暖思乡的代名词。第一个不在家过的冬至日,我在想,高校人该有怎样的文化坚守。如何落实对文化等观念的弘扬,如何让中华传统的东西深入90后、00后的内心,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将虚无缥缈的文化人文化,生活化,具体化,是很有必要的。
芒果台《天天向上》是一个礼仪公德节目,传播中国千年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让国民在娱乐嬉笑之余, 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并借此发扬光大。将“青春励志”和“传统礼仪”结合起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严肃性与神圣性以综艺的方式通俗化。用栏目剧的形式来演释和诠释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知识,让国人更加掌握中华礼仪,也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这类兼具教育性、趣味性的文化坚守是一创新,也是我们作为师范生需要应用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