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咬得树跟,方能成功。”等等各种类似的标语我们肯定不会陌生,因为它们就贴在我们每天吃饭的食堂的墙壁上。虽然这些标语整天在我们眼前晃悠,但是真正做到不浪费粮食的人却不多。每天吃完饭去倒泔水的时候都会发现已经倒了一大桶,也许已经习以为常,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太注意这些,因为我自己每天或多或少也会倒一些。直到有一天,听了我朋友的一席话,让我再也不能心安理得的去浪费一点粮食。
我和她是在火车上认识的,我回校,她回家看小孩。她是一位在南通上班的纺织工人,我们俩邻座就聊起了天。当时正好雅安地震过后每几天,全国似乎都在关注雅安的近况。她先问我:“你们在学校有没有捐款啊?”我盯着她看了一眼,有点莫名其妙,“你们没捐吗?”我象征性的问了一下,“我们也捐的”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其实我觉得捐钱没多大用,他们缺的是物资。”我点点头,等待她继续说下去,“那些人真的好可怜啊,我在电视上看的报道,他们喝的粥,其实就锅底一点米,上面全是水,喝那个哪能吃饱啊?”我看着她脸上的愁容我知道她是真的关心那些灾民,她低头想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昨天晚上我下班挺晚,到住的地方就下了一包方便面吃,里面还放了根火腿,后来吃不完了我就想给倒了,可是转念又想到灾民吃不饱的样子,我不敢倒了,我觉得我倒掉是有罪的,上天也许在看着我呢,后来我还是把它吃了。”她一口气讲完了,我不禁又朝她看了一眼,她令我肃然起敬了,我眼前也浮现了灾民挨饿的样子,默默地低下了头。
回到学校后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不再浪费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不断在脑海中闪现。我家也住在农村,小时候经常下地帮爸爸妈妈干活,我当然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珍惜。但是渐渐地,竟然给忘了,也许人真的是个健忘的动物,所以有必要时时被提醒,时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知为什么,有了节约粮食的意识,我也会不自觉地节水节电。其实节水节电的标语我们也随处可见,“不要让我再寂寞的守候”、“勿以量少而肆意费之”等等不胜枚举,离开关灯,洗完手关紧水龙头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
我们很幸运,出生在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关心住在西部和山区的人们,他们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可是他们呢,每天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回家用,还没有多余的水洗澡。晚上没有电,他们就点煤油等学习,干活......他们过的都是我们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生活啊!
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争做文明的使者,把光明,甘露带给更多的人,也许你的举手之劳也会造成“蝴蝶效应”哦,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