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工作 学生活动 正文

“青春热血洒家乡,实践智慧报社会”——教育科学学院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徐诗婕/文 徐诗婕 许洪灵 秦开阳/摄审核人:顾伊荻时间:2025-02-21点击数:

教科网2月21日电(记者 徐诗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大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教育科学学院利用假期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入基层、走进社区、奔赴乡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为家乡建设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的同时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理论学习宣讲

寒假期间,有一些同学选择走进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主题宣讲让大家了解遵义会议“背后”的佼佼青年的伟大战绩。军委二局成立于1932年初,骨干是"红军电信五虎将"。在长征中,他们凭借小功率电台收报机破译国民党军电报,为红军提供了重要情报,掌握了主动权。在土城战役中,军委二局破译敌人密电,毛泽东据此调整军事布局,帮助红军成功突围。

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伟大的;生命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天地就会广阔,生命就会光荣。

图为志愿者在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主题宣讲。记者 许洪灵

教学名师访谈

寒假期间,也有一些同学选择进行名师访谈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名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也让大家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访谈中,名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育人理念。他们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全人格。他们也给同学们解答了许多问题。比如:新时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做个好老师?如何才能成为好老师?以及成熟的老教师们是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并且如何传承教育家精神的?等等问题,老师都给予了答案。

图为教科院同学进行教学名师访谈。记者 徐诗婕

图为教科院同学进行教学名师访谈。记者 秦开阳

图为教科院同学在采访老师。记者 郑丽泓

图为教科院同学在采访老师。记者 杨恋娇

赋能乡村振兴

寒假期间,还有部分同学开展实地调研,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新变化、新成就。有同学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政策的落实,更是无数基层工作者和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不仅做了口头交流,还用行动加入其中。大家协助驿站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话预约接收用户寄出的快递,为用户提供快递状态查询服务。通过驿站系统回答用户关于快递进度的问题,与用户沟通,解答用户疑问,处理投诉或异常情况,如包裹破损,错寄等问题。

图为志愿者参与快递整理。记者 杜轩

社会志愿服务

在“返乡”活动中,有这样一批同学选择留在城市,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寒假期间为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帮扶。志愿者们为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聊天,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组织趣味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

“虽然寒假不能回家,但能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很有意义。”有同学这样说。经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提前体验工作的辛苦和乐趣,感受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不易和重要性,感受到了基层工作岗位的责任感,接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多了几分从容和自信。社区负责人也对大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年轻人不仅带来了活力,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图为教科院同学在清扫街道。记者 李瑾熠

图为教科院同学在阅览室整理书籍。记者 笪心如

图为教科院同学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记者 沈刘洋

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游园新春会的主持人的社会实践,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不仅让同学们在主持技能上得到了锻炼,更在文化传承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的主持能力得到了提升,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自如,学会了根据不同的受众调整说话的风格和语速;应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对新春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看到大家对传统习俗充满兴趣,大家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播文化的决心。

“红领巾小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总共进行了15天,有15-30名少数民族小学生参加,同学们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带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儿童开展主题教育、文体活动、公益实践、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祖国、家乡的变化发展,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有志青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最生动的体现。

图为教科院同学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习爷爷教导”主题教育。记者 阿义布拉合·胡达别尔地

图为教科院同学在源头公园主持游园新春会。记者 乔语菡

高中母校回访

寒假期间,有不少同学回访了母校,熟悉的一草一木勾起无数回忆。当同学们以学长学姐的身份,为学弟学妹分享大学生活与学习经验时,看到他们眼中的好奇与憧憬,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

在宣讲过程中,同学们围绕招生老师提供的PPT对淮师展开了详细地介绍,从淮师的历史,地理位置,布局构造到社团活动以及招生情况等等,在介绍过程中,有很多学弟学妹对淮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心地解答了他们的疑问。在本次宣讲过程中,同学们仔细地将了解到的淮师的点点滴滴全部传送给了学弟学妹,真心实意的喜爱淮师,希望通过讲解能为我们淮师召集到更多优秀的人才。

这次回访,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延续。同学们深感能为母校尽一份力、为学弟学妹照亮前行的路,意义非凡。同时,也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明晰未来方向。感恩母校的培育,未来会带着这份情谊继续前行,也期待学弟学妹们能从这里启航,奔赴远大前程。

图为志愿者在当母校进行宣讲。记者 胡歌

图为志愿者在当母校进行宣讲。记者 周爽

“返家乡”政企实践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部分同学参与政企实践,个人能力得到了不同的提升。

在南京煜典幕墙科技有限公司,同学们完成了为期三周的寒假社会实践。参与了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专项实践,期间通过组织员工心理健康访谈、参与新员工入职培训设计,运用心理学量表对20余名技术人员的职场压力源进行调研分析,同时观察记录生产部门的团队协作模式。这次实践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心理学在企业组织中的实际价值,也让同学们意识到未来要着重强化工程心理学领域的学习,为职场心理健康服务积累更专业的实践能力。

图为教科院同学在当地企业了解高空作业岗位。记者 张煜

图为志愿者在清点物资并记录情况。记者 郭佳玮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并且心底里那股想要持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就像火焰一样被彻底点燃,熊熊燃烧起来。也让学子们了解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并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只有在实践中充实理论知识,厚植家国情怀,才能更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因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我们大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Copyright© 2020 淮阴师范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