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晚7点,我校教科院第一届挑战大嘴巴决赛在教A模拟法庭如期举行。经过层层选拔的10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在阵阵掌声中,“挑战大嘴巴”的决赛便在众人期待地目光下,正式拉开了帷幕。本次比赛分为3轮第一轮为自我介绍和模拟主持,第二轮为与语言有关的才艺表演,第三轮为自由辩论。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各显神通,彰显个人魅力。
在第一轮比赛中,选手们的一分钟自我介绍风格迥异,或温婉柔美,或幽默风趣,或大气豪迈。选手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人生信仰等,很好的向评委和观众展示了自己。在接下来的模拟主持中,有些选手或许是因为刚刚踏上这样的大舞台而有点紧张,但他们都及时的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展示了自己的风采。选手们的个人主持题材大不相同,最记忆犹新的是其中一个选手采用了春晚的开场稿,让我们重温了春节的欢快热闹。每位选手都向我们展示了带有自我风格的主持,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鲜明迥异的你们,你们尽显优秀主持人的风采。而在第一轮比赛中来自14级的杨莉选手夺得本轮比赛的最高分。
第二轮比赛中,选手们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才艺表演。大多数选手选择了用唱歌的方式来博取评委和观众的眼球,这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如年轮,演员,一次就好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好的听觉盛宴。而其中有些选手则选择了朗诵的方式,朗诵的内容包括北岛的文章,李白的《蜀道难》,戴望舒的《雨巷》。他们感情饱满真挚,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把诗歌的魅力表达到极致,让我们无不佩服。
第三轮比赛是整晚最激烈的环节,场上一开始就流动着紧张的气氛。此轮比赛一共有5个辩题,分别是学者明星化是不是学术传播的歧途,行善宜低调还是高调,整形会不会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当今社会的生存之道是韬光养晦还是锋芒毕露,贫穷和孤独哪个更可怕。这一轮的比试是真正的考验选手们的口才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有严谨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选手两两轮流辩论,一上台双方辩手就很快进入了角色,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前提下,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观众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舞台上,场面热烈,耐人寻味。评委的情绪也被选手所感染,不禁加入到他们的辩论中。每位选手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实力,诠释了本次比赛的真正意义。

图为参赛现场 记者 徐耕 摄
经过三轮的比赛过后,分别决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还有最佳主持奖,最佳歌唱奖,最佳朗诵奖等特殊奖项。比赛因竞争而精彩,因努力而耐人寻味,我们因奋斗过而骄傲。此次比赛的意义巨大,不仅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的能力和过人的胆量,更在于对问题的思考的能力以及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的能力。教科学院第一届“挑战大嘴巴”比赛于此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