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3月9日电(记者 朱诗瑶)又至三月阳春时,海棠花为一人开。时值周总理诞辰119周年,教科院积极探寻“学周”新思路,并在3月5日将“忆恩来”与“学雷锋”相结合,以恩来精神为引领,将周总理的声声叮咛、句句嘱托铭刻心间,以“学习、奉献、传承”六字为导向,不断追寻、践行恩来精神。通过专业训练、志愿服务、精神传承,真正将“学周”落到实处,推进教科“学周”新风貌、新实践、新高度。
深化专业学习,推进“学周”新风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短短数字,字字铿锵。淮师正门的大石上,这些字日久弥新,凝成淮师学子的精神动力。教科院全体学生身体力行,扎实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积极加入拂晓早起社、卓越教师班,每日清晨六点半准时进行三字一话、舞蹈、教师形体等基本功训练,坚持不懈,磨砺己身。学院还依托现有的实训室资源,组织“小先生”志愿者们为淮师一附小的学生进行书画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将会为祖国培养一批批幼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于我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学周”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坚守。教科学子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奉为座右铭,将“学周”切实融入到日常专业学习中,真正实现“学周”常态化的新风貌。
图为教科院“小先生”志愿者为一附小学生进行书法教学 记者 朱诗瑶 摄
依托学雷锋日,推进“学周”新实践
“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教科学子将周总理的这番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科院“微公益”团队以学雷锋日为契机,通过志愿服务,探索“学周”新实践,真正将恩来精神落到行动上。
在淮安市彩虹雨自闭症康复中心,志愿者们帮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布置园区环境、制作手工模型,并且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歌舞表演。在淮安市少儿图书馆,志愿者们陪伴周末孤独的孩子们读书,为他们讲述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如总理所说,现实总是不够完美的,但是“微公益”的志愿者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践行总理的期望,去为这些孩子们创造一个美满的时刻,将“学周”行动做实、做细。
图为教科院志愿者在少儿图书馆进行伴读活动 记者 丁铭晔 摄
图为教科院志愿者在自闭症中心为孩子们彩绘教室 记者 吕媛媛 摄
引导精神传承,推进“学周”新高度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将恩来精神作为人生指引,能够帮助青年学子更好地树立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因此,忆恩来、学恩来,更要传承恩来精神。
教科院组织学生长期在周恩来纪念馆为中小学生做义务讲解员,为他们讲述周总理一生为民的感人事迹。时值总理诞辰之日,志愿者们还接待了几位从盱眙前来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的老人,一位老人对志愿者说,他每年都会和老战友一起来周恩来纪念馆,每当看到周总理最后一次接待外宾时憔悴的照片,他都会禁不住流泪。他也希望将志愿者们能够将周总理的精神通过志愿讲解的形式一代代传承下去。
传承恩来精神,砥砺深情大义。教科学子结合所学,用点点滴滴的话语为孩子们搭起了认知周总理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周总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义,更好地传播恩来精神。
诚然,研究周恩来、学习周恩来已经成为淮师人穷其一生的命题。教科院在学雷锋日,结合周总理的三句话,将“学周”行动细化、深化。结合“学生”这个固定身份,将“学周”具体化、常态化,以专业特点为基础,推进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为契机,传承恩来精神,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真正将“学周”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