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网4月13日电(记者 李薇 吴伟成 潘架丹)恩来精神伴我行,奋斗青春最美丽。4月10日晚,教科院于图书馆多功能厅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不止 青春无悔”成长分享会。校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李晓玲、刘雨婷、包丽丽及获淮安市周恩来班班长魏伊凡四位优秀代表用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教育科学学院200余名同学分享。
李晓玲:做周恩来精神的传承者
李晓玲,2009级校友,校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毕业后就职于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016年所带六年级班级被评为“淮安市周恩来班”。
大学期间作为班长,李晓玲深受周恩来精神感染与熏陶,积极带领班级进行创周工作。工作后更是坚持真正做到把周恩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怎样处理班级学生间的小矛盾、怎样跟家长沟通、怎样上好班队课,怎样开好家长会……她每天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跟在师父后头问个不停,在第一学期班主任考核评比中她带领班级获评“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班级”。一附小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团队后,工作第二年的她和她的班级被选为“班队研究实验班级”,除了常规的教学任务之外,每个月还要组织进行班队活动。在那段忙碌的时间里,李晓玲不叫苦不叫累,尽职尽责,最终在各项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带领的班级被评为校周恩来班。她身体力行“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的恩来精神,并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同事和学生,争做周恩来精神的传承者。
包丽丽、刘雨婷:做周恩来精神的践行者
包丽丽,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2018年被录取为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从团支书到班长,从干事到部长,再到院学生会主席,包丽丽一步一个脚印,身体力行做周恩来精神的践行者。在江苏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她作为项目主汇报人一刻都不松懈,一百多页的计划书一字一字看过去,经常看得眼睛发红流眼泪。看到深夜时,为了不打扰宿管阿姨和室友休息,直接睡在老师的办公室,椅子作床,衣服为被,和衣而眠。
刘雨婷,201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生于江南,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氛围里长大的刘雨婷既有南方姑娘的柔情,又有北方姑娘的坚韧。以恩来精神为指引,她从大一便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帮助自闭症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陪伴孤寡老人,她还加入淮安市“百千万”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活动,四年如一日的坚持,感召了很多身边同学一起加入志愿者行列,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弱势群体献力.....
魏伊凡:做周恩来精神的守护者
魏伊凡所在班级获2017年“淮安市周恩来班”称号。
1405班从大一的创周陪跑员成长为“淮安市周恩来班”,这一过程整整用了三年。在创周的三年里,作为1405班班长的魏伊凡带领班级通过实地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观看大量珍贵的图片、历史文献、革命文物,认真聆听讲解,在技能训练、实践活动、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学习恩来精神,1405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成了恩来精神的守护者。1405班在雷锋主题教育月走上街头,深入群众传播雷锋精神;开展“情集长安,关爱空巢老人”的实践活动,给予空巢老人家人般的温暖和关怀;为贫困山区儿童自发组织捐献衣物活动,将爱心传递……每一次活动,都是在将恩来精神再深刻内心一次。正是在创周过程中,扎实地做好恩来精神的守护者,1405班才能获得2017年“淮安市周恩来班”称号。
此次交流会旨在为教科学生树立身边榜样,号召学生传承恩来精神,做周恩来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实现自身价值,无悔青春。优秀学生代表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青春与梦想的含义,感悟恩来精神与自身成长结合的重要性,激励他们为梦想砥砺前行的斗志。
图为交流会现场。记者 周君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