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网3月28日电(记者 潘架丹)“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绝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跟帖必须实事求是,理性对待,切勿口无遮拦、任性而为”。3月27日下午在崇文楼报告厅,淮安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副支队长郑杨应邀来校为教育科学学院师生讲“网络安全防范与对策”,让广大师生深受教育。
郑警官介绍了当今网络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很多不良信息与新的违法犯罪行为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电信诈骗、校园网络贷款、网络谣言”等成为了在校大学生危机所在,不少大学生成为犯罪嫌疑人眼中的“猎物”,大学生被骗案件屡屡发生,如何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成为了每一位在校生不可忽视的必修课。
郑警官从“远”“外”“繁”“升”四个角度阐述了目前电信诈骗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新鲜案例,解说了“兼职刷单”“网购退款”“淘宝刷信誉”“游戏币充值”“网上兼职”“谎称学生生病”等58种骗术,让大家牢记“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索要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九个凡是”都是诈骗方式,提醒大家不要轻易透露自己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金融信息,提高警惕,防患未然。
何为网络贷款诈骗、裸贷、套路贷?郑警官通过承德县张某的案例剖析了犯罪嫌疑人如何抓住人们心理,一步步骗取信任,最终骗取财物的过程。对于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裸贷行为,生动分析了裸贷行为的客观特征,结合“裸条”照片视频泄露事件,为大家解析了校园裸贷的严重后果。用河南安阳市某师范学院的案例,让大家对“714高炮”套路贷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懂得了如何从借款590元变为还款5.4万元的过程。他告诫大家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遇到身边类似行为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和警方报案,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和不良侵害。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直播’已融入到年轻人日常生活中,通过官方数据统计,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有参加过网络直播的经历”,郑警官通过客观的数据展示了现在网络直播现状,从价值感、性骚扰、法律和网络暴力等四个维度分析了网络直播面临的问题,结合虚荣心理、攀比心理和真爱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打赏主播,同时结合案例为同学们客观展示了被直播毁掉的那些人,告诫青年大学生,大学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要远离直播,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读书创业中来。
郑警官指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们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循。他从当今网络安全重要性、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通过四川泸州县初中学生的死亡事件,深层次的分析了国内众多网络发布的各类不实信息的背后用意,指出了当下大学生群体网络言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例,强调了网络是虚拟的,但法律不是虚拟的,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暴露他人隐私、对他人进行侮辱和诽谤,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但权利不是绝对的,权利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倡议青年大学生要明辨是非,树立主权观和国家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遵守网络秩序和道德准则。
教科院师生认真听取了讲座,一张张鲜活的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案例,一层层深入的解析,引发了大家的深思。17级小教专业的吴正乐说:“通过这场讲座,给与我很大的启发,真实案例的解析,让我明晓了以前很多没有注意的事,让我懂得了如何明辨身边的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何发挥青年正能量,做一名合格的网民。回到班级我也要将相关知识普及给其他同学,让大家携手构建网络安全防火墙。”
本讲座是教科院“勤学 修德 明辨 笃实”主题教育的系列讲座之一,旨在积极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明辨是非能力,增强网络风险防范本领,提高“网络非法外之地”的认识,为网络强国做出应有贡献。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和300名学生参与活动,会后各班级通过专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和讨论,营造出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
图为教科院举办“明辨身边事 筑牢安全墙”网络安全防范讲座。记者 张斐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