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教科院组织参加2023年江苏省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线上培训

作者:任红娟审核人:任红娟时间:2023-08-28点击数:

教科网8月27日电(记者 任红娟)8月25日—27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西交利物浦大学承办的“2023年江苏省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培训”在苏州市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我院组织分管教学院长、系主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线上学习。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提升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能力水平,推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围绕“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路径和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内容展开。培训形式丰富多样:7场专题报告,1个工作坊和经验交流及研讨。

7场专题报告精彩纷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师大、东南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分享了创新实践经验,就ChatGPT、以内容产生为基础的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教师教学发展实践、课程教学实践等内容进行交流。

第一场报告“建设追求卓越的大学教学学术文化”由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处长主讲。郭处长从江苏高等教育实践出发,介绍了国外高等教育的“他山之石”,提出了如何营造追求卓越的大学教学学术氛围的“攻玉”措施和要求。

图为郭新宇处长作主题报告

第二场报告“面向未来的‘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育’”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主讲。席教授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学办学经验,分享了对“面向未来”“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融合式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西浦培养有想象力、创造力、融合能力的人,培养以行业为导向整合专业知识,跨专业的融合力,创业家精神,引领未来的行业精英人才。

此外,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孙茂松教授通俗易懂地阐述了“ChatGPT、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新的机遇与挑战”。江苏师大杨亦鸣教授做了“以内容产生为基础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报告,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了组织建设新思路。南京大学郑昱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南大实践”的报告。郑教授提出南大教师教学能力关注点有专业理论和知识,课程建设能力,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改革和研究能力,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能力,应用现代教育能力。南大主要从三个方面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升教师育教融合育人能力,丰富培训内涵;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深化教师教学竞赛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探索新型教学,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西交利物浦大学魏日宁副教授的“专业建设与专业引领: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如何提升文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引起了教师们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在“数智赋能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报告中,分享了数智赋能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西交利物浦大学陈冰高级副教授主持的工作坊——教学创新与实践: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的学习活动设计,以风趣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实践带给老师们诸多启发。

培训会后,教育技术学系的教师还展开了研讨,达成了共识: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我们的人才培养要应对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要求、新方向和目标,科研引领教学,内容生产是主要路径,面向科学前沿的创新型的科学研究,以原创的科研内容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体系。教学要面向未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未来人才需要具有金融素养、沟通技能、关系构建、团队工作、表达技能、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审辩思维、数字素养等多项技能。我们人才观念需要重新梳理,教学理念急需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要重塑。

图为教育技术学系老师在参加线上培训

教育学系主任任建波副教授结合学习体会,思考了教育学系的未来发展: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倡导分类发展,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遵循小学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规律,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新机制,探索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特色发展新模式。第二,坚持协同育人。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抓手,加强科教、产教融合发展,丰富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培育一批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健全教学能力提升长效机制。第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特长。

图为教育学系老师参加线上培训

教科院专业技能训练教研室主任张曦敏副教授结合教研室工作,表达了自己的工作思考: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前一公里”,也是学校各项工作最终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期两天半的江苏省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培训会议,让我们基层一线的教师开拓了眼界,进一步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尝试构建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生态。教科院专业技能训练教研室,一切工作围绕教科院学生的成长成才展开。训练团队的教师不但要成为“经师”,为学生传授知识,训练专业基本功,还要成为“人师”,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研室应该形成追求卓越的教学研究氛围,在训练项目设计、日常训练管理、完善训练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全面提升育人实效。训练团队的教师要强调学生成长性,坚持创新导向、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营造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与处处可以训练的氛围,形成“训练活动精品化、赛事活动特色化、早起社团专业化”多维度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系冷忻聪老师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开展学术研究及承担群体性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教学单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首先,要有合适的组织规模、明确的发展目标、优秀的领头人和梯队合理的成员组成,强调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与共享,重视组织的归属感,不拘泥于组织结构的形式。其次,通过促进基层教学组织与基层科研组织的联系,激活各种学术资源,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与科研基层组织的互动而保持自身的活力,实现资源共享。再次,由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学术活动,有利于相近教育背景的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交流;然后,基层教学组织间的系统集成是整体知识观的必然要求,基层教学组织间的系统集成能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追求课程与人才培养的完整性,强调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间的平衡,强调整体结构与个性选择的结合。最后,加大教育教学投入,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教学激励保障机制,营造重教文化氛围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总之,基层教学组织既是教学组织,也是学术组织,既是教师组织,更是人才培养组织,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考虑教育发展规律、国家政策方针、学校发展定位等宏观要素,又要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研究、管理等微观要素,通过明确建设路径,完善职能职责,发挥组织效能,促进平稳有序发展,共同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

图为学前教育系老师参加线上培训

图为心理学系老师参加线上培训

江苏省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制定《江苏省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本标准》,提出了高校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十大举措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十项标准,旨在探索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机制,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健全教学规范、提升教学技能、改革教学评价、增强教学动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次培训,对进一步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和立德树人水平、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从研究视野到实践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


Copyright© 2020 淮阴师范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