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教科院开展2025年新进教师导师聘任仪式与课堂展示活动

作者:赵珂艺 刘诗雅/文 周艺/摄审核人:杨绪辉时间:2025-09-19点击数:

教科网9月18日电(记者 赵珂艺 刘诗雅)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新进教师快速成长。教育科学学院于9月17日下午在1号楼智慧教室开展了2025年新进教师导师聘任仪式与课堂展示活动。活动共设新进教师导师聘任仪式、近三年新进教师座谈会及新进教师课堂展示三个环节。活动由副院长杨绪辉主持,全体院领导和教师共同参加。

图为曹如军解读活动方案。记者 周艺 摄

在新进教师导师聘任仪式环节中,院长曹如军对“同伴互助”活动方案作了全面解读。他宣读了2025年新进教师“同伴互助”结对名单,强调“同伴互助”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的重要实践,是推动教师从个体成长向群体共进转变的关键举措,期望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互助平台,促进新老教师间的经验互鉴与智慧碰撞,为学院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接着,上届学员代表张笑予和本届学员代表吴晖分别进行发言。张笑予结合参与经历,提及该模式让初入岗位时的自己在课程设计、课堂管理、课题研究等方面获得了专业指导,也能与同行教师坦诚分享困惑、碰撞思路;吴晖则表示对后续参与互助充满期待,渴望在导师引领与同伴交流中突破教学和科研瓶颈。两位代表的发言不仅生动印证了“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实助力,更充分展现出学院教师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引发在场教师的广泛共鸣。

随后,本届导师代表谢同祥登台发言。他结合自身从初入教坛到成长为学科骨干的多年经历,诠释了“同伴互助”平台能够让新进教师借助前辈经验少走成长弯路,更能让不同教龄、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打破壁垒,在互学互鉴中激发创新。最后,他代表全体导师郑重承诺,后续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深度参与互助工作,既做好经验的“传递者”,也当好新理念的“学习者”,与学员携手探索教育教学创新路径,共同攻克学术难题,助力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发言环节结束后,活动进入聘书颁发与合影留念环节。院领导依次为导师颁发聘书并合影,随后导师与学员也进行了合影。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定格下了珍贵瞬间。

在导师聘任仪式环节的尾声,党委书记葛军进行了总结性致辞。他强调,“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守”,导师聘任不仅是荣誉的赋予,更是立德树人使命的传承——这份聘任承载的不仅是对资深教师教学经验的认可,更是对其肩负起培养青年教师、延续教育初心的重托。最后,他鼓励新进教师要主动对标先进,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在教学实践的打磨与学术创新的探索中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支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近三年新进教师座谈会环节中,新进教师围绕课题研究、项目申报、职称评审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积极提问。在座教师针对新教师的疑惑逐一进行了耐心解答,不仅对各项政策条款的适用范围、申报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解读,还结合自身科研攻关、教学改革的实际案例,分享了规避常见问题、提升申报成功率的实用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这些分享既帮助新进教师厘清了职业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也助力他们更清晰地规划职业成长方向、明确未来发展路径。

在最后的新进教师课堂展示环节中,新进教师紧扣各自学科核心重点内容,以试讲形式集中展示教学能力。试讲过程里,大家不仅清晰阐释了自身的教学理念、呈现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型,还通过提问互动、小组讨论等多样形式开展课堂互动,充分展现了对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能力。试讲结束后,对应的指导导师结合新教师的现场表现,从教学逻辑连贯性、专业知识讲解深度、课堂节奏把控能力等多维度进行精准点评——既充分肯定了新进教师在教学设计创新性、师生互动引导力上的亮点,也针对性指出了教学细节处理、重难点拆解等方面的可优化方向,为他们进一步打磨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切实指导。

本次活动是教育科学学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实践,不仅为新老教师搭建起深度沟通、互学互鉴的桥梁,更营造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教研氛围。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新进教师得以更清晰地对照课堂教学标准与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在明确改进方向的同时,加速完成从“新手教师”到“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变。未来,他们将以饱满的热情与专业的态度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贡献智慧力量。

图为上届学员代表张笑予发言

图为本届学员代表吴晖发言

图为本届导师代表谢同祥发言

图为导师聘书颁发环节

图为导师与学员合影留念环节

图为葛军做总结性致辞

图为近三年新进教师座谈会环节


Copyright© 2020 淮阴师范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