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网4月1日电(记者 段佳欣)为引导青年学子理性发声、明辨是非,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于3月30日在教科一号楼智慧教室举办“青言青语,网络文明”主题辩论赛。本次活动由教科院辩论队主办,面向全院学生展开,旨在通过唇枪舌战的思辨交锋,激发青年对网络文明的深度思考,锤炼责任担当与批判性思维。

图为辩论赛现场。记者 范文竹 摄
赛前,各参赛队伍通过线上抽签确定辩题与分组。赛场上,辩手们就“网络围观对社会议题的解决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一论题展开激烈的交锋,以缜密的逻辑为矛,以翔实的案例为盾,或引经据典剖析网络伦理,或立足现实呼吁责任担当。

图为辩论赛现场
正方辩手开宗明义,指出网络围观是数字时代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形式。他们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强调正是网友的持续关注和追问,推动真相迅速浮出水面,倒逼相关部门完善公共安全制度。他们认为:“网络围观如同千万双眼睛,让阴暗无处遁形。”
反方则犀利指出,网络围观往往伴随情绪化、碎片化和非理性。围观者常以正义之名行审判之实,最终演变为“数字暴民”。他们强调“群体极化”效应会扭曲事实,使舆论场沦为情绪宣泄的战场。
赛后,评委从“谈吐流利度”“论述说服力”“情感感染力”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判,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评委闵晓涵高度评价双方表现:“正方展现了网络时代的公民力量,反方则揭示了技术背后的伦理隐忧。真正的文明发声,需在热度中保持冷思考。”辩论队队长范文竹总结称,本次辩题直指网络文明的核心矛盾,“青年既要善用围观之力,更需警惕其反噬”。

图为辩论赛现场
“青言青语”不仅是辩论赛的主题,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随着赛事的深入推进,一场关于文明与理性的思想风暴正在教科院掀起,必将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教科院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