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教科院开展“双十一”活动采访调查

作者:张涛 刘铭/文 王怡欢/摄 审核人:时间:2015-11-12点击数:

  万众瞩目的“双十一”终于来临,本是普通的一天,却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网购战场。11月11日中午12点,教科院记者团就“双十一购物”对全校师生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

  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在“双十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显示,近半数的人为“双十一”提前做足准备。其中,近30%的人早已选好商品,只等清空购物车。他们认为:偶尔的奢侈是可以的,现在也提倡轻奢主义。而且只要在正品店购买,质量是有保证的,既节省财力,又节省物力,实现了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

  但另一方面,也有近60%的人指出,“双十一”的优惠力度与所做的宣传并不一致,它造成的购物效应却巨大无比。“说是降价,但似乎和原来也没什么差别。都知道商家先提价再降价,我们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一位男同学接受采访。此外,问及所买商品是否是必需品时,过半人数表示买的都是必需品,而且会谨慎购买,不被所谓的折扣蒙蔽。可见如今网购不再是新鲜事,人们的维权意识也越发增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其价格、质量、服务等多方面因素都有了详细的考量。

QQ图片20151112154201.jpg

图为同学填写调查问卷 记者 王怡欢 摄

  但是,消费观念也随网购的兴起有了极大改变。贪图便宜的购物倾向似乎成为了人们的习惯,盲目从众的购物方式似乎成为了社会的通病。采访时有女同学表示:“整个宿舍都在熬夜抢购,看到她们这样,本没有购物想法的我也忍不住逛起了淘宝。”这样的情形四处可见,购买之后产生后悔心理的也不在少数。 “双十一”被冠上购物节的名号,多米诺骨牌般使无数人趋之若鹜,是否真的必要购物值得心浮气躁的当代人深思。

  生活不乏盲目跟风的人,而缺少冷静思考的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口号依旧回响耳边。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对如何适当消费、理性消费都应该有更为明确的认识。

 

Copyright© 2020 淮阴师范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