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教科院采访调查:“双十一”还能走多远?

作者:孙娇娇 刘铭/文 王怡欢/摄 审核人:时间:2015-11-19点击数:

  数一数,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双十一”,在这七年里,“双十一”俨然成为了中国人的购物盛宴。不管是作为活动组织方的阿里巴巴,还是摩拳擦掌的各路商家以及被低价刺激地眼睛充满了血丝的消费者们。他们的对“双十一”的热情燃爆了整个网络。然而走到了‘七年之痒’的“双十一”还能走多远呢?11月11日中午12点,教科院记者团进行了走访调查。

QQ图片20151112160154.jpg

图为记者采访同学 记者 王怡欢 摄

  “双十一”成了网络购物冲击传统购物的革命性狂欢。它对于消费市场的启蒙意义远超过了其所创造的一个个消费奇迹。到了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网络购物最为活跃的市场。面对瞬息变化的形势,创造了奇迹的“双十一”之路让人堪忧。

  如今,中国互联网早已不像当年那样稚嫩,网络购物经过多年的成长已逐渐成熟。正如当前的中国经济一样,网络购物也应回落到‘新常态’水平,而不再需要“双十一”这样一个爆炸效应来引导。或许“双十一”是商家和消费者共赢的局面,但这种局面也难免有病态之嫌。消费者盲目追求消费,从众购物,种种不理智的冲动充斥大脑,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它渐渐成为了社会的通病。

QQ图片20151112160159.jpg

图为同学填写调查问卷 记者 王怡欢 摄

  回顾往年的“双十一”,热情参与的商家和企业不过是赚到了销售额,在利润上却乏善可陈。依靠低价来创造消费,自然牺牲了服务和质量,暴力物流、售后服务差都是网络购物最大的软肋,这使得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纽带越来越淡。而被“双十一”的巨大声势卷入这一狂欢的线下卖场,因为商品真实可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调查显示,比起网络的虚拟,实在可见的商品的确更受消费者青睐。

  数年来,“双十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消费奇迹,电商也已到了转型升级之时,“双十一”显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十一”的蜕变值得深思,人们悄然改变的消费观念也值得警醒。

  飞速发展的现代,不是人们想慢却慢不下来,或许人们早已忘了怎样放慢脚步。




Copyright© 2020 淮阴师范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